新发展阶段,贯彻新发展理念,构建新发展格局,需要干部以非常之力决战决胜艰巨任务。然而,现实中仍有少数干部不主动担当作为,缺乏信心与斗志,面对任务左躲右闪,对个人成就、荣誉等无所谓,只要工作不丢,工资福利不受影响就万事大吉,甘愿成为“懒马”,不仅有损干部队伍形象,也给优良的队伍建设带来负面影响,亟需猛药去疴。
一是用“我不会”来“躲”工作。基层乡镇作为所有工作、所有政策文件落地落实的地方,一些全新的、之前没有开展过的工作不时会有,基层干部要尽快熟悉新工作、新业务也是理所应当。但近些年来,随着干部队伍趋于年轻化,大部分干部都是第一次将角色从学生转变到公职人员上来,工作都是才刚上手一两年,本就谈不上得心应手,甚至有的还没有完全熟悉,但却保持着说会“一些”就“够了”,剩下的就“应该不会”。人不可能一辈子遵循着“老路”,循规蹈矩、墨守成规,按“旧”行事,这样的干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,把“多干多错,少干少错,不干不错”的躲过观念当作是明哲保身的法则,而“快马”干了几份工作,却和“懒马”享受同样的待遇;随着时间的推移,热情逐渐消退,很快就会发现自己的付出与获得是多么的不对等,时间长了,工作积极性也将被挫伤,对干部队伍造成不良影响的同时,间接地损害了群众的利益。
二是用“凭什么”来“推”任务。随着招录单位向基层倾斜,大部分干部职工基本全部都是非本地的“外来人”,在基层很难做到“一岗一责”“专人专岗”,“小分工大合作”就显得尤为重要。每个干部都有自己的主责主业,但是并不是说这项工作就是某个人自己的“私事”,作为公职人员,个人所干的事情,其实就是整个单位的“公事”。在其他人所负责的工作繁重,难以负担的时候,不时还是有干部会发牢骚“这是某某某的事情,凭什么我也要来干?”丝毫不顾及单位的团结性与整体性,反而在其负责工作较多时,心安理得地呼唤其他同事协助,直接将“双标”的行为放在工作中执行,对同事“召之即来,挥之即去”,一心只顾着自己的“一亩三分地”,没有把单位放在心上、也没有把同事放在心上,对干部队伍内部团结不利,甚至可能形成“劣币驱逐良币”的情况,啃食体制建设根基。
三是用“不是我”来“转”职责。部分干部凭借自身经验,争当“指挥家”,乱点“鸳鸯谱”,主动为其他干部“认领”工作。盲目认为某项工作应该由“谁谁谁”来干比较合适,往往不结合工作实际,忽视了单位办公室“统筹协调”的工作职责,造成有同事对接业务工作时,听到的答复往往是“你去问某某某”“你要去找谁谁谁”。队伍内部的干部听到了太多的“你去、你来”,自然心态也会受到影响,“遇到工作我是不是也应该像这样兜几个圈子?”举手之劳的事情,赠人玫瑰、手留余香。但有“懒马”干部的存在,一些干部或多或少在工作态度上也变得阴郁、沉闷。
干部干部,“干”是第一位的。作风好不好,不是看话说得“漂不漂亮”,关键在于事办得行不行。在一个组织中,如果让其他人觉得你可有可无,那么你被踢开的日子也就不远了。甚至有不少人以前也是“快马”,因为没有好的激励措施,最后变成了“懒马”。即使“快马”开始是自己心甘情愿的,但一旦出现其他“懒马”以后,“快马”就开始受到影响,等到快变成“懒马”的时候,才想起来清除“懒马”就晚了。(关累镇纪委 高明 ‖ 责任编辑 鲍海燕)